提到安徽的汽车产业,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合肥和芜湖。然而,论产业体量与规模,
2023年6月21日,安徽省召开了一场规格高、规模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宣城作为地级市代表,在会上专门做了交流发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宣城就开始深耕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产值稳居安徽第三,即使放在长三角城市中比较,宣城的产业规模也很突出。
深耕燃油车行业几十年,却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轻盈转身,汽车零部件产业仍然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
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如今汽车零部件已成为宣城最大的支柱产业。2022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2023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破6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
宣城聚焦汽车产业链专门领域,形成了橡胶密封件、汽车轻量化底盘、汽车电子设备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集群。宁国、广德、郎溪、宣州区和宣城经开区均布局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各县市区错位发展,产业特色鲜明。
观察一个地方产业的综合实力,龙头企业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志。通过本地培育和外部招引,宣城已集聚了一批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中鼎集团实现全球营收223亿元,汽车橡胶密封件占全国市场份额30%以上;
保隆汽配气门嘴销量全球第一;亚新科新能源汽车新型制动系统核心密封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5%;飞马纺织汽车用安全带织带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
宣城只是一个三线小城市,为何产业发展能如此出众?追根溯源,这还要从一个如今已淡出人们视线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则报道,《农民欢迎的小蓬车》——飞彩牌农用车。上世纪80年代,宣城皖南机动车辆厂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农用三轮车,命名为飞彩。因为价格低廉、结实耐用,很快畅销大江南北。90年代,飞彩走出国门,在海外建设了生产基地,成为中国人的骄傲。然而,进入21世纪,飞彩业绩不断下滑,最终倒闭。
尽管属于飞彩的时代已经落幕,但她的存在却培养了一大批汽车行业技术人才,建立起金属切削加工、冲压模具、车架焊接等生产流水线,为宣城汽车零部件行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006年,地处宣城宁国的中鼎控股收购飞彩股份,成功“借壳”上市。一个全球性汽车橡胶密封件企业冉冉升起。飞彩的落幕,中鼎的登场,开启了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崛起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宣城并没有进入国家总体工业布局中,本土汽车零配件产业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乡镇企业,很多都昙花一现。
当然,一个主导产业的崛起,不仅要追逐产业进化的浪潮,更要经受住时代风雨的洗礼,支撑这一过程的,正是
。新能源时代呼啸而来,汽车行业面临深度洗牌,各地纷纷抢摊整车制造领域,只为能在新的风口抢占先机。尽管宣城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一定的基础实力,却始终没有跟风造车,依旧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时至今日,宣城在汽车相关产业规划时,仍然立足零部件领域,没有涉足整车制造。
这其中,当然有地方财政实力等因素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根据自身条件禀赋,从理性角度作出的清醒决策。毕竟,无论市场上车企品牌的混战最终会是怎样的结果,只要总体需求量还在增长,作为零部件供应基地的宣城,必将是稳稳的赢家。
2023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方面是燃油车销售增长乏力,诸多品牌接连倒下;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销售占比突破30%,平均销售价格也一路攀升。一系列市场迹象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过去的政策推动正转为由市场力量主导,汽车行业步入拐点。
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宣城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走过四十年,新能源汽车时代,能否延续产业辉煌?
从市场经济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充分展现了在行业变革期敏锐的市场嗅觉。早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攻城略地之前,宣城多家企业就已瞄准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对产品进行调整。
汽车模具铸造过去一直是宣城重要的产业板块,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发展要求,宣城永茂泰大力推动以铝代钢,发展广泛应用于车身、发动机、变速箱上的铝合金铸件。保隆汽车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排气系统管件的供应商,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企业着手布局汽车空气弹簧、空气悬挂储气罐等产品,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还有宣城一直占有产业优势的汽车橡胶密封件领域等等,都在积极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变革。如今,传统产品的改造更新和新产品的加速迭代升级,为宣城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建构起重要支撑。
,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2702.06万辆和2686.37万辆,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历史性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这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重要的增量部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安徽汽车工业正强势崛起。《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模超过300万辆。而在2023年5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中,又进一步做了修改,将2025年发展目标更新为“汽车产量达410万辆”。同时,安徽还提出2025年,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这些都将给宣城带来新的机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宣城从长三角“周边市”向长三角“中心区”的战略性转变,给宣城带来了战略上的最大支撑和发展上的巨大空间。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最为集中的区域,汇聚了上汽、特斯拉、蔚来、江淮、奇瑞等诸多整车企业。
,宣城目前已经是安徽省内规模排名第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本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大一部分进入上汽、吉利、比亚迪等头部汽车集团的核心供应链,相关配套企业超600家。宣城交通物流便利,可以与长三角整车企业开展紧密产业链合作,共同做强长三角汽车产业。
7月13日,来自上海、杭州、合肥等地的整车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齐聚宣城宁国,共同参加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近年来,宣城连续举办汽车零部件企业产需对接会,为企业进入头部整车制造企业供应链体系创造机会。2023年以来,宣城还召开了江淮、奇瑞、叉车三场专项产需对接会,组织全市5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会。
为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浪潮,推动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字化转型,宣城邀请工业互联网企业与本土企业对接,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数字化诊断。截至目前,宣城市已实现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诊断全覆盖。
宣城将汽车零部件确定为全市要打造的两个主导产业之一,成立产业链工作组,由市长担任工作组组长。围绕“零部件—核心件—总成件”的发展思路,锚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头部企业,精准组织招商活动。
为提高招商效率,宣城还建立了招商有效线索动态调整台账、对接线索动态调整台账、招商重点目标企业动态台账、重点对接协会台账等
,拓展招商渠道,明确招商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2022年,宣城市签约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项目137个,开工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项目102个。成功签约中鼎-亚德林智能压铸低碳循环产业园、吉利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和中鼎智能底盘系统制造基地等50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重大项目。2023年上半年,招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共签约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项目49个,协议投资额达166.3亿元。
2023年以来,宣城市每月召开一次政商恳谈会,目前已举办8期,形成了固定机制,每次均由企业家报名参加,政府对反映的问题现场解决或事后督办。
政商恳谈会的显著特点是直奔主题,企业家不说表扬的话,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融资投资、要素保障、产业发展、人才引育等方面,开门见山反映问题。
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参会的宣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现场与相关部门、县市区研究解决办法,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真正体现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截至目前,前7期政商恳谈会共88家企业反映的143个问题已全部办结,满意率为100%。
宣城推动营商环境升级,努力实现“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奋斗目标,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高能级跃升。
2023年第一二季度,宣城经济运行排名均居全省第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二季度经济运行考核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3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下一步,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目标明确,锚定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重点打造智能底盘系统制造基地,长三角汽车零部件高端轻量化产业基地,先进汽车电子制造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汽车研发及检验检测中心。
宣城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比重,着力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企业,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